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建筑防水材料发展方向及趋势

建筑防水材料发展及趋势

发布日期:2024-08-02 浏览次数:3256

   现代建筑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为研究开发各种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以及高强胎体材料提供了基础。因基础化工工业的薄弱,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防水材料的发展十分缓慢,为数不多的防水材料厂商只能生产纸胎油毡,不仅产品单一,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建筑防水在建筑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小,往往被建设者所忽视,加之材料单一、施工随意粗放、无防水设计等因素,致使80年代初期我国的建筑渗漏水问题居高不下,国家每年投入高昂的渗漏水维修费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此后,随着对建筑防水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防排结合、刚柔结合、以防为主、防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成为我国建筑防水的共识和指导原则。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保持迅猛发展,建筑防水材料工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相应获得了良好发展机遇,众多防水材料厂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大力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开始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防水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生产能力显著增长,技术水平获得较大程度提高,部分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从而较快地改变了我国防水材料工业的落后面貌。时至今日,我国生产的建筑防水材料按材料特性和应用技术划分,可分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瓦类防水材料和混凝土堵漏止水材料等6大类产品。这6大类产品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配套、结构合理的防水材料生产与应用体系。与以往相比,建筑防水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其形态发展趋向于复杂化、性能发展趋向于多样化、格局也趋向于更多品种多元化,建筑防水材料正不断朝着耐久、节能、功能三大方向快速发展。 

   从粗放走向专一

   从改革开放后,防水行业材料领域经历了由"两粘三油"时代,单一产品引领时代到多元化产品百花齐放,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则是需求推动的结果,应用场景由建筑防水扩大到工程防水,高铁、地铁、隧道、机场、码头、堤坝、水利、核电、军工等,需求端拉动的除了材料的更新换代,对于防水工程质量也日趋严格,势必要求行业从粗放走向专一。

   尤其在过去的一年,所以依赖的地产行业政策收紧,对整体防水市场造成严峻的挑战,房地产以外的新需求市场争夺即将上线,但更需要专业的能力,这也预示着行业逐渐下沉到产业层面,走向精细化、专业化。 

   家装防水迎来爆发期 

   近年来,已告别房地产高速发展阶段,住房不炒成为主旋律,但人们对高质量房屋居住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大多数房屋已达到另一个装修周期,厨卫阳台等应用占比或将大幅提升,防水直接关系到美好居住体验,四季邦为消费者提供适用于家庭室内外不同场景下的系统解决方案、360°瓷砖铺贴系统解决方案、全屋缝隙美化系统解决方案、墙面防潮防霉涂装系统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家居环境的高品质追求。 

   防水补漏维修成为主力

   防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寿命,而房屋渗漏严重影响居住质量。渗漏还会导致钢筋的氧化和锈胀,挤压主体结构,引发安全问题,减少建筑寿命。建筑渗漏已经成为除建筑结构之外影响建筑质量的第二大问题,被称为"建筑癌症"。 

   建筑防水行业的三个65%,反映了当前渗漏问题的严重性,也预示了未来防水市场提升的巨大空间。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65%的新建房屋投入使用1-2年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65%的建筑防水工程6—8年后需要翻新。

   国外专家表示在过去30多年间,建筑领域里,没有什么工业能像屋面在新产品、施工技术和对机理的认识方面发生着如此急剧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建筑防水技术和材料,可以说发生了一场革命。从世界建筑防水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刚性防水、柔性防水到复合式防水的多个阶段发展。 

   建筑防水行业还将受益于存量房屋返修所带来的防水需求。存量房已超过500亿㎡,其中80%是5年以前建成的,随之而来的房屋翻修堵漏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2014年房屋返修对防水材料的需求仅占到总需求的5.8%,2015年起占比快速提升,提高2015—2016年施工面积增速1.3和0.2个百分点,十年内存量房防水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15%以上。

   二次装修与新市场发展,带来需求动力,国内迎来二次装修大潮,防水的维修和堵漏市场空间大。上一轮地产投资大潮在2005—2009年(其中有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一般家庭的装修周期是8—10年,当前正处于二次装修大潮的起始阶段。未来二次装修将逐渐成为防水材料的主要市场,整个防水材料行业仍会稳定发展。

热线咨询
400-8855-068
微信咨询
官方客服
178-3246-0468  1
返回顶部